首页 > 关注 > 正文

退休才执笔墨 专访国画师吴培疆:晚风亦澄怀

2021-10-25 13:58:04   来源:  

  中新社香港10月25日电 题:退休才执笔墨 专访国画师吴培疆:晚风亦澄怀

 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

  案头的宣纸下,雏菊于绿叶丛里探出头来,生机跃然纸上。一头白发的香港弘雅丹青学会创会会长吴培疆精神矍铄,暂搁下毛笔,步出墨香萦绕的画室,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。

  他抿了口茶,回望起过往丹青岁月。

  “我跟大部分画画的人一样,都会这样形容自己:‘我从小就喜欢画画’。”无奈命运弄人,出生于河北农村的他似乎总与时代擦身而过,该读书时遇上社会动荡、移居来港又为生计奔波。于是那双本该握笔的手,大半生都忙于务农、工厂作业。

  少时意识到天赋这件事,是很容易的,“同一件事你发现自己做得比别人好。”比如小学美术课上,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套茶壶茶杯,要学生临摹,吴培疆总画得似模似样。所以他被学校挑选画些壁报,再长大一些,就帮忙当地政府画农村宣传画、标语。

  那个年代,乡村少年读中学已属罕见,毕业自然回归田园踏实务农。两年后,吴培疆偶然在报纸上读到河北艺术师范学院的招生告示,跑回家搜罗出往日累积的画作前去投考,一举成功。

  吴培疆是1965年秋天入学的,那是他人生里唯一一段心无旁骛与画板相伴的纯粹时光,外出写生、练习素描、听老师讲解理论,潜心观察物体的远与近、光与暗。不过转眼,“文化大革命”在翌年春天爆发,开学短短数月后停课,那双握画笔的手,再度拾起收割小麦的镰刀。

  “现在回头看,当时学的东西虽然很简单,虽然我还未进入真正学画的阶段,但那些知识其实影响了我的一生。”许是古人言幼学如漆,又许是平生就没正经拜过师学过艺,吴培疆牢牢记住了有限的几堂课学到的知识,如入门级的国画元素,如何落笔、用水、用墨。他也忍不住假设:“如果我一直读下去了,也许后来走的便是另一条路了。”

  但现实是他辗转移居香港,为谋生进入一家装修材料工厂工作,“很辛苦,白天上班,要卖力气,要养家,晚上回家累得什么也不想做。”

  直至60岁退休,陡然闲赋在家,吴培疆寻思找些事做,画画的念头就这样自然地闯入他脑中。人到晚年,他才真正体验了一把率性而为,毫无顾忌地投身于毕生热爱的书画中去,“一天中除了吃饭睡觉,90%的时间都在画画。”

  他尤爱画花鸟自然,那是他最信手拈来的事物。他本以为在乡间“孤月相依”渡过十余个春秋实属浪掷岁月,如今人在异乡,幼年逗弄过的蝉、随风而动的无边麦田,以及丰收时节抱在手里沉甸甸的西瓜,全浮于眼前挥之不去,化为创作灵感。

  吴培疆凭着少时的天赋和晚年的恒心自学成才,在香港书画界声名鹊起,备受肯定,先后在2015年及2019年举办个人画展。其中,2019年的画展名为“晚风澄怀”,他说只是联想到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一句名言“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而今而后,庶几无愧”,最贴合他的心境,兜转大半生寻回了最初的路,便觉晚风亦澄怀。

  他以“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”形容当刻状态,他还渴望在剩余的行程里力求突破,但也始终谨记,无论复杂技法如何突破,也不可偏离中国传统书画风格,否则将失去传统艺术的意义。

  “不忘初心”,他写了这几字贴在画室墙壁中央,以三省吾身。那个初心是,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手中画笔传承至下一代。(完) 【编辑:苑菁菁】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www.caikuang.nfhot.net 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
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